EN
综合新闻
新闻动态

传“北京一号”精神,育空天报国人才 ——金沙集团1862cc“北京一号”大讲堂开课

发布时间:2024-09-14浏览次数:

(通讯员 邵丽华 郭元东 胡姝瑶 闫东泽) 9月11日,航空学院“北京一号”大讲堂之力学专业前沿报告、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前沿报告在沙河校区4号教学楼顺利举办。“北京一号”大讲堂聚焦科技前沿与工程需求,引领航院学子体悟大科学观念、大工程视角、大先生风范,以期传承北航先辈“空天报国、敢为人先”的“北京一号”精神。新学期第一讲中,邀请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、航天五院总体部苗建印研究员主讲。

力学专业前沿报告主题为“创新为王:以超结构为例”,由航空学院副院长邵丽华教授主持。卢天健教授以其传奇的人生阅历、深厚的学术功底、前瞻的创新思维,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科技创新、学科发展、人才培养和关于超结构畅想的精彩报告。在学术前沿分享部分,他回顾了轻质结构功能一体化超结构的发展历程,通过引入多尺度人造多孔结构,实现了对传统装备设计的重大革新。随后,提出超结构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,结合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案例,分析其工程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。并且将超结构概念扩展至脑科学领域,揭示含液多孔脑结构到宏观功能之间的关系,为颅脑过载防护和脑创伤治疗等提供理论框架。最后,卢天健教授对力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进行了展望,对青年学子的成长和成才提出了建议,表达了对学生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、勇于创新的殷切希望。

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前沿报告主题为“空间环境热效应及深空探测器热控技术”,由航空学院郭元东副教授主持。苗建印研究员指出,人类已经进入空天时代,航天器的总体设计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亟需得到创新突破。对深空探测领域所面临的严峻内外环境的挑战,热控技术是确保航天器在极端空间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,是服务于航天器总体设计的技术基础。报告讲述了航天器发展以来各国在载人航天、近地空间探测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和各项成果,重点阐述了中国探月工程中热控技术的发展历程,以及我国研究团队首创的多项核心技术,展现了中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茁壮发展与强大创新力。最后,苗建印研究员对深空探测热控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,提出了对于各类行星的未来探测规划,阐述了深空热控技术所需要的创新与所面对的瓶颈,提出了面对极端环境与自主性发展技术的发展方向,表达了对于中国深空探测热控技术未来的殷切希望与强大自信。

两个课堂气氛热烈,掌声雷动。报告后,同学们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面临的问题,与授课老师进行了讨论与交流,激发出了对科技创新的无限憧憬与热情,更加坚定了“空天报国,敢为人先”的态度与决心!